年輕就想去的地方-澎湖

年輕時的夢想

澎湖是我年輕時就想去的地方,這幾年,一直想著要去看看,孩子都去過了,因此樂於為我安排一次澎湖之旅。

第一次印象

下飛機,沿途景觀,給我的第一印象是:宮廟多、綠色草皮多,有許多的新建物,尤其二崁、花宅兩聚落,乾乾淨淨,印象非常深刻。

菊島的稱呼

為什麼是「菊」島,「天人菊」之島,澎湖各島,普遍出現「天人菊」,是人為或是天然,就無須考究。

黃金海岸

去過蒔裡、山水兩處沙灘,都很美,聽說溢門更大更漂亮,錯過了,下次再來。黃金沙灘是由千千萬萬的小貝売形成,非常乾淨美麗,也聽說吉貝更大。

少時記憶

忘了那時的記憶,天后宮前面有棵大榕樹,第一天到馬公的天后宮已是下午二點,太陽很大,天后宮重新整修並不讓我失望,前面那棵榕樹卻是讓我失望好久,倒是老伴提醒說應該不在這裡,詳閱了導覽圖,才知在通樑,通樑古榕,在跨海大橋附近,記憶裡竟然相差許多。

馬公與媽宮

戰後,台灣很多地名都被更名,澎湖大概也不例外,小時候常聽母親掛在口上的大貝湖改為澄清湖,我的家鄉三塊厝改為三家村,聽說朋友家鄉王宮也被改成王功,仔細聽當地稱呼地名,還是媽宮居多。

自製優酪乳、優格

自製優酪乳、優格

優酪乳與優格是易於被人體吸收的乳製品,市售價格其實不便宜,製作過程並不難,尤其夏天更容易製作。

我從去年冬天就開始嚐試製作優酪乳、優格,初時大都失敗,現在已經架輕就熟,願在這裡分享經驗。

材料:

  1. 奶粉:200克
  2. 飲用水:700克
  3. 菌種:3小匙

以上比率是我第一次成功的經驗比率,奶粉與水的比率構成製成品的濃度,而會採用上述比率量,是因為合計約900克,正好是市售花瓜玻璃瓶的容量,上面標示容量850克,依經驗,使用上面的比率量大約正可容納,請使用玻璃或瓷製容器,卻勿使用金屬容器。

奶粉與水的比率,端視自己所好,如果想要製成優酪乳或是稀一點的優格,奶粉比率往下調,上面的建議,是優格的比率,您還可以調高到25%。奶粉與水充分混合以後,以小火煮到沸騰,為了節省時間,我採用泡水方式,冷卻到約40℃,開始放入菌種。判斷40℃的方法,我使用比較粗略的方法;裝入玻璃瓶後,使用雙手抱瓶,覺得不燙手。請注意:不要放到太涼,40℃以下的溫度,存放在室溫的時間就要加長,時間一長,我們很容易忘記而造成成品太酸。所以要存放在室溫的環境,就是等於免費使用陽光熱能,有些市售的優酪乳製造機,主要功能就是讓菌種置於穩定的溫度下,發酵成為優酪乳或優格。

放置室溫時間的控制,以目前北台灣(我住台北)的經驗,室溫30℃~35℃約放置24小時酸度很適我自己的口味,您可依經驗調整放置的時間,放置時間加長酸度則提高,反之則降低。

不要使用太少量來製作,量少則不易控制菌種比率,容易過酸。放入菌種,必需充分調和。我不使用湯匙調和方法,採用整瓶拿起來左右、上下搖晃。如果使用湯匙,建議使用瓷製品湯匙。放置室溫等待發酵過程時,請注意:不要被搖晃,搖晃會影響發酵效果。

奶粉與菌種的購買建議:奶粉在最初經驗期,建議使用純全脂奶粉,不要添加任何材質,如果汁、可口牙等可味製品,會增加成功率,我成功的經驗是使用紅牛、OAK全脂奶粉。菌種則建議頂好販售的品牌,頂好好像只販售一種菌種,我是一開始就使用它,而且正合我的口味,就沒想要更換它,並沒有其他的原因。